
為深入貫徹落實中陜核集團精益管理戰略部署,公司加快推進精益管理在技術服務板塊應用,其中地質調查院硤口驛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組以“目標管理、流程管理、現場管理、績效管理”四個模塊為抓手,初步運行地質勘查技術服務精益管理系統,推動了項目高質量實施。通過系統化、標準化、精益化的管理實踐,項目組在找礦效率、成本控制和團隊協作方面取得顯著成效,為后續勘查工作樹立了標桿。
中陜核集團精益管理培訓宣講團張啟明、張毅專家赴地調院硤口驛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開展宣講培訓,對一線項目進行現場督導。在培訓會上,張啟明就精益管理的目標要求、覆蓋范圍,精益管理廣義狹義概念區分、開展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,推進精益管理必須堅持的問題導向、過程導向及結果導向的深刻內涵,推進精益管理達到降本、提質、增效的目的,精益管理考核的正向激勵及負向約束,形成標準化、規范化的可復制成果,以及推進過程中有關項目制組建、結合實際突出針對性等有關事項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解讀。結合項目實際,張啟明重點圍繞地勘板塊精益管理現狀提出“精益地質”理念,并將八大理念深入講解,貫穿于精益管理的目標管理、流程管控、現場管理及績效考核等具體環節中。
目標管理:錨定方向,精準發力
項目組以“科學找礦、高效勘查”為核心目標,結合礦區地質條件和行業規范,細化分解階段性任務,形成“年度目標—月度執行”二級管控體系。通過定期復盤和動態調整,確保技術路線與資源投入始終圍繞找礦靶區優化展開。目前,項目已順利完成激電中梯測量及部分槽、鉆探工作,圈定5處高潛力異常區,為后續鉆探驗證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流程管理:優化路徑,提質增效
針對傳統地質勘查中存在的流程冗余問題,項目組系統梳理了“野外調查—數據采集—綜合解譯—工程驗證”全鏈條工作流程,引入標準化作業模板和信息化工具。例如,利用移動端數據采集系統實現野外數據實時上傳,減少人工轉錄誤差;通過建立跨專業協同機制,縮短了物探工作與地質資料的整合周期,整體工作效率顯著提升。
現場管理:規范操作,保障安全
現場是地質勘查的主戰場。項目組推行“6S”管理法(整理、整頓、清掃、清潔、素養、安全),對施工現場、樣品庫、項目駐地等關鍵區域實施分區責任制。同時,結合安全風險分級管控,每日開展班前交底和隱患排查,實現連續安全生產120天無事故。規范的現場管理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,更贏得了當地監管部門和協作單位的高度認可。
績效管理:激發動能,閉環提升
項目組創新采用“KPI+OKR”雙軌考核機制,將找礦成果、成本節約、技術創新等硬指標與團隊協作、人才培養等軟目標相結合。每月召開績效分析會,通過可視化看板公示進度,促進單項任務進度的同時,動態調整各項工作周期,并落實獎懲措施。在這一機制實施下,項目成員主動提出“一崗多責、勘查手段穿插進行”等合理化建議,累計提升工作效率10%,節約成本約3萬元。
精益之路,探索不懈求突破。地調院硤口驛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的精益管理實踐,是公司地勘本業推動地質勘查業務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。未來,項目組將繼續深化四大模塊的協同聯動,探索“智慧勘查”與精益管理的深度融合,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貢獻“精益”力量!